close
飄浪青春,以同志為題材的電影,卻是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的身上。
同志,感覺很像一個專有名詞,其實就跟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這些名詞一樣,只是大家不常使用它,又或排斥使用它,而使它聽起來特別的...特別。

第一段,
當小二的妹狗說,"我才不喜歡那些臭男生!",不是童言童語,而是帶有一絲被污賴的惱怒。誰說小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?感情是天賦異稟的能力。即使不能確定一直都會喜歡男生或女生,都是種能力。就像很多人說,"我就是沒辦法喜歡同性的人",他們沒有這種能力,而同志,只是多了種能力。
第二段,
水蓮跟阿彥,名義上的夫妻,一個阿茲海默症一個愛滋,一個是P一個是G,人生過了半百,一個的T死了,一個的伴有了新的伴,兩個對外以夫妻的名義相互扶持陪伴著,看起來是不得已,卻是種憐惜。這種事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,但一旦發生在同志身上,"看吧!同性戀才會得愛滋!","同性戀的下場就是這樣。"不公平吧!但這些不公平就跟屁一樣,很臭,卻即時又無傷大雅。為了活著自己要的人生,就讓它揮發在空氣中吧!對於任何人而言,都一樣。
第三段,
竹篙,纏著束胸的二專女生,"我該拿自己的身體怎麼辦?我喜歡女生,卻又不想當男生。"
性徵成熟的年紀,困於性別上的認定,心理跟生理上的衝突,有追求人生的衝勁,卻也害怕輿論的壓力。

三個不同的人生階段,在一列火車上相遇,不同的人,不同的人生,刻板印象的或許會因為相同的模式,而有相同的結局。
周美玲用火車代表人的一生,讓我想到在金穗影展上看的王菊金導演的風車,火車摳摟摳摟的在鐵軌上行駛的聲音,鄰座小男孩手上炫目的風車,好像催眠一樣,把自己帶回到過去,又好像跳脫著看著自己的現在。
時間,本來就是相對的關係。之於未來,現在是過去。何必太緬懷,這種必然的失去;又何必太遺憾,附加在這種必然失去上的種種。

勇敢吧!

飄浪青春,勾起了一些回憶,
帶來的卻不僅是回憶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m1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